自由电子密度在银河系盘面的分布。从蓝颜色到红颜色,自由电子密度逐渐增加。图中心为银心成分,依次向外为分子环对应的薄盘成分以及旋臂成分。由于靠近太阳的本地成分尺度较小,因此在图中不明显。(图片由新疆天文台提供)
新疆网讯(记者梁乐报道)新疆天文台研究人员近日构建了全新的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利用大幅增加的脉冲星测量距离等参数,提高银河系结构参数精度,还是首个可用于估测麦哲伦云脉冲星及快速射电暴距离的模型。
记者28日从新疆天文台获悉,作为一种周期性发射脉冲信号的星体,脉冲星为人类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变迁提供了一把天然钥匙。脉冲星距离是进一步研究脉冲星起源、演化、分布以及辐射特性等所需最基本的参数。不过目前已发现的两千多颗脉冲星中,仅有约十分之一的脉冲星具有测量距离。
科学家利用脉冲星测量距离以及色散量(DM)构建了银河系电子密度模型。不过之前的模型精度极大依赖于已知距离测量的脉冲星数目和准确度,范围也仅局限于银河系内部。
近期,来自新疆天文台的博士生姚菊枚构建了全新的电子密度模型(简称YMW16)。通过近十年的观测,具有测量距离的脉冲星数目增加了一倍,提高了银河系结构参数的精度,在95%的置信区间范围内比最近的模型NE2001提高了近40%。
以上内容由www.feedsoso.com生成,订阅地址为http://ift.tt/2nOUq83
以上内容由www.feedsoso.com生成,订阅地址为http://ift.tt/2mSGZ5D
评论
发表评论